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商之一,和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一,联手打造工业生态圈。在中国实现了制造业+互联网的典型示范,不知道这是一个响当当落地的业绩,还是一个讽刺般的隐喻。 Predix换一种方式砸了一个坑。在工业领域潜伏下沉之后,重新走回大众视野。 3月14日,GE和中国电信联手实现工业云的战略合作。 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商之一,和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一,联手打造工业生态圈。在中国实现了制造业+互联网的典型示范,不知道这是一个响当当落地的业绩,还是一个讽刺般的隐喻。 IT与OT的融合 IT和OT(运营技术)的融合,是Predix一直意欲推动的结果。GE甚至曾经别有深意地宣扬,“IT魔力不再,是OT接过指挥棒的时候了”。从工厂运营的角度而言,OT(运营技术)产生了大量数据。但传统的工业厂商,既没有能力采集存储如此庞大的数据,更重要的是也无法进行分析。 因此,IT和OT的融合,核心是数据的分析——这就需要大量的业务模型。这正是工业领域最需要解决的地方。掌握了这些业务模型,就是先人一步,拿到了通关的钥匙。 GE的Predix打算给厂家提供这样的钥匙。只要你用Predix的平台,只要你把数据放上来。 GE不仅提供Predix云平台,还提供Predix Box,即终端机。终端机负责采集智能设备的工况数据、实时分析数据和传送数据,还负责控制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与安全。因此,一旦采用Predix方案,整个数据采集、传送、接收、分析和控制全部掌握在GE的手中。数据存入是免费,但使用数据是收费的。 如果数据真的是石油,不管是粗原油,还是精细提炼的油,剩下的不过是管道而已——中国电信正在做这样的管道。当然,Predix在中国,完全架构在电信云上,所以电信可能不只提供管道和流量,而且是和GE有深度的合作。当年在3G时代,中国联通跟苹果公司的成功联姻,逆市上扬,一时间成为市场传奇。 这次中国电信,打算在工业领域,寻找这样的机会吗? 只是,工业领域的安全事关重大, 全球化与工业本土安全之间的矛盾 绝非儿戏。更何况,中国的工业结构复杂,工厂结构也非常多元化,Predix的统御能力和适应能力,还有待验证。中国电信的策略,在工业领域,也会备受关注。 然而,在设备联网的资深人士高总看来,GE和中国电信一个是OT,一个是CT,IT都是短板。如果说Internet是CT与IT的融合,那么IoT就需要IT/OT/CT三者在一起的融合。现在看来这两家在国内各自都不具备真正的市场开拓能力,再加上国企的警觉性,近期也就是GE将自有的产品和电信的零散客户纳入predix示范一下而已。 GE喜欢小程序 根据制造业信息化行业资深人士陈总的看法,GE对整体的数字工厂并没有太大的兴趣,那似乎留给了西门子。GE对于Predix上有几百万个共享小程序极其有兴趣。它和西门子想干的事情似乎越来越不一样了。GE的想法是,如何“让个性化变得标准化”,这跟“让标准化变得个性化”,是两种不同的工业哲学。 假如有世界上所有设备的数字接口程序,且接近免费下载。那么这个平台将呈现惊人的幂指数增长——这才是数字经济的魅力。而且,这个平台的粘性将大幅度上升。数据资产是最难转移的,这是平台所具有的巨大的粘着力。一时姻亲,终生难离。 陈总打了个比方说,如果有人开发了一个用于从机床数控系统上读取加工数据的程序,放在Predix的App Store上,下载一次付费100元。那么全中国的系统集成商、用这款机床的公司,都不会再去开发这个程序了。而Predix现在想吸引的,正是这样一种绝杀的效果。大量的单台设备管理程序,大量生产线管理程序。来吧,免费或者接近免费。 只是数据,都沉淀在平台上。随便一个“后门”,都是企业无法承受之重,甚至灭顶之灾。 硬件设备上的落后,往往抬眼即可辨识;而在软件上的落后,则只有使用之后,方可察觉;而在平台上的差距,却是具有更大的隐蔽性。一如温水煮青蛙。青蛙只管欢跳入磬,未来却再是无力退局。 工业平台的独霸效应,看一眼滴滴,看一眼BAT,大局尽知。 未来20年,全世界的工厂设备都是互联的。从这一未来回溯的视角可以思考一个问题:谁在做最重要的事情? Predix正在走在这样的路上。它会让自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设备服务平台,以及全球最大的设备零配件电商。 中国电信不过是最为便利的一个帮手之一。 自此,难免不陷于一场悲哀。对未来的工业而言,平台但凡落定,其他那些工业4.0相关的软件、硬件项目,都不过是小打小闹的生意。 Predix平台上的资产管理系统帮助石油天然气企业推广1%或2%的效率,据称就能得到20亿美元的回报。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,是不是可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上,拿出一点资金培育那些属于中国自主版权的工业互联网,保证国家战略的安全?同样的问题,自然也要送给剧中人的中国电信。
生态首先要确定大王 工业生态有没有国界?工业数据,混沌初开,工业界一片模糊,我们尚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。 这就意味着,国外主导的生态,可以在我们眼皮子地下堂皇落地。 可是,难道工业生态,不是有一个丛林法则吗?丛林法则,不是有一个大王吗? 大王来了。我们是要欢呼吗? GE平台是“工业设备服务平台”,它不需要相同体量、相同心思的备份。对它而言,最好是,所有的角色都App化。然后为用户(设备商)提供服务;但中国电信则不同,它提供了GE最不关心的管道与流量计费问题。 Predix通过兼容各种设备、协议之后,取得设备数据之后,然后跟中国电信的管道,连接predix服务器(云)。这样的话,电信运营商,也可以会为Predix定制GPRS、或者5G的SIM卡,而通讯费打包在盒子费里面——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的机器流量已经在用这种方法在实施。这是一种典型SAAS企业的通用收费方式,订阅费含通讯费。 中国电信,是GE的合作伙伴。管道级、战略级。 但对不起,中国的工业企业对GE来说,一般只是客户,很难是合作伙伴。 这次合作,被GE称为“Predix?的落地和推广是GE中国本地数字工业能力的核心所在,也是GE中国推动数字工业的重要里程碑”。看到了吧,都是以GE中国的口气——那是销售人员签完大订单之后,常有的中速而暗含得意的语气。 但即使大BOSS伊梅尔特在场,他也没有解释,为什么中国研发中心领导相继被撤离。如果没有休养生息,如果没有研发和培育,这里看上去即使不像一个千万级设备的数据屠宰场,至少也飘散着屠杀前夜令人不安的气息。 攫取数据的老鹰,盘旋在混沌初开的数据之林。 因此,Predix落地,只能说是GE一场销售的胜利。 当然,GE也不能不掩饰自己的得意,踌躇满志之余,也难免记得要推进中国“互联网+”国家战略,“与各方携手做大做强中国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”。
合作的背板上给足了中国电信面子,天翼居然在Predix之前,赫然在目。 主宾尽欢。 只是想到了中外汽车合资的大好局面,我们看到了北京奔驰、上海大众这样奇怪的字眼。这些地名,貌似给了地主巨大的荣耀。但市场占有率是有了,而真正留给北京牌、留给上海牌,多少真正有价值的资产? 高总认为,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,没有自己的能力就是浮云,永远无法摆脱管道的局限。天翼走的算快了,但比起青云,阿里云仍然有差距。更何况,AWS、微软的云服务都进来了。因此,GE也是极有可能借势而已,通过运营商的云基础设施能力,利用电信的地位,解除疑虑者的防线,绕开数据安全的问题。 实际上,国产的工业云平台,也已经开始起步。真正值得关注的,一定是源自一线企业,专注一线业务——从工业电商做起的,意义则差了不少。像沈阳机床的智能云科、三一重工的根云网,石家庄天远的大数据平台等都已经做了很好的开始。三一这些年并没闲着,目前据称正在和计划再投入15亿元打造根云平台。应该说,目前国内云平台的差别,在工业软件积累上面有不少差距,但对于中国企业服务的适应性上面,应该还存有优势。 但国外巨头投资起来更是大手笔。GE在2011年投资Predix是10亿美元,当年西门子2007年收购PLM软件公司是35亿美元。他们用巨大的投资,直接锁定一个市场。而现在国内很多示范工程,却难以有这样的气魄去落子,很多费用分散在一个个示范项目上。如何聚焦做大事,是当下一门考验智慧的大课程。 国外的一个超级工业体,可以跟一个国家的工业力量抗衡吗?如果国家的工业投入不能有效拢起拳头,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。 根据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莫教授的看法,如果这些数字双胞胎、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、资产性能管理、智能工厂生产过程和数据都放到Predix系统上,安全将是最大的问题。且不说黑客问题,即使对数据管理员和系统开发者,也会轻易成为数据的捕猎者。 没有自主版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智能制造工厂再多,产生的数据放在国外厂商控制的云里,未来诸多漏洞,此一刻须深思熟虑而后行。更何况,外企对于定制化的响应能力往往比较弱,接入和服务成本都很高,都难免会造成Predix在中国水土不服。 平台的建设,是有窗口期的。但凡窗口期,只要错过就不会再来。 GE Digital全球数字集团总裁Bill Ruh先生希望Predix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中国电信的的结合,为中国打造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。此言甚是不假,如果成欢,自然是欣欣向荣。工业生态是一个繁荣共盛的美景图像。 只是工业生态背后,丛林法则之中,杀机重重。 此一刻,中国工业平台的窗口期,渐行渐封…… |